中式养生中的这个“寒”常被喜欢养生的华人朋友提及,几个月前一位朋友说起这个问题时,她祖母从60岁起连“寒性”的绿茶都再也不喝了。看来是个华人普遍有的现象/体质。今天终于有时间,写些我从治疗营养的角度如何解释,治疗和提高。

我在这里借鉴一些Raynaud’s Phenomenon的治疗思路(treatment protocol)。“寒”和Raynaud’s不完全相同,有一些背后相通的医学道理,它俩也大多数发生在女性身上。

生理原因(pathogenesis)

  • 人体的温度(热)怎么来的?
    如果对中学生理还有记忆,人体的所有能量,不论是肌肉运动,大脑思考,还是保持体温37度,都来源于最基本的人体能量单元-ATP三磷酸腺苷和生产它的柯氏循环Krebs Cycle生理代谢。身体制造ATP的能力不够时,自然首先反应在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体温保持上。你的宏观原料一般是够的-米面蛋白质脂肪,这年头不太会有吃不饱的人。那么在将你吃进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ATP的生理过程中有什么微量营养必需协同工作呢?所有的B族维生素,镁锌铜等等矿物质是柯氏循环最重要的辅助营养。B族维生素有个名声,它们在动物性食物含量最丰富,有个别的甚至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难怪爱吃肉的鬼佬们更不怕冷。改变一个人的饮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同时也别忘了肉也是双刃剑,有利有害。那么在到了一定岁数或畏寒较厉害时,或饮食有特殊倾向-比如喜好吃素,做为营养师的建议,我认为借助一个好质量的多维多矿是有必要的。(关于好质量的多维多矿可参考我的文章吃B族维生素补充剂的建议
  • “寒”还有可能的原因是末端血管遇冷或其它刺激比如情绪起伏时过度收缩,引起血液到达不了肢体较远端,没有足够的血液送载能量过来,四肢当然会不温。
    每个个体感受刺激及做出什么应对靠神经系统控制。感受神经(afferent neurons) 接受信号然后由导出神经(efferent neurons)发出指令指挥身体如何应对;如果它们俩出了偏差导致血管过度收缩时,我们当然冷了,所以要滋养神经系统,让主帅沉稳,指挥得当,没有一惊一咋,大起大落-医学上得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这种情形常发生在年轻的畏寒女士们。养神经靠什么?油,好油,更多的好油-我的好油永远是简单一条“各种冷轧初级”;当然还得学会养心-大约就是气功冥想静坐之类的养心法,养心让心境平稳,其实也是让(副交感)神经系统得到滋养,控制平和。
  • 血管本身弹性不好,血管随年纪渐长渐渐失去柔软和弹性,年纪大了开始畏寒这也是原因之一,怎样保持血管柔软畅通是个巨大的健康话题,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 人体的适应性。不光是ATP和神经系统及血管的事。人体有她高度的适应性,“用进废退”英文说“Use it or lose it.” 这里讲两个来源于朋友的真故事:
    故事一,混合家庭,华裔妈妈一直给baby喝温奶,有一天太忙,只好扔给西裔爸爸,妈妈回到家大吃一惊,“你怎么给baby冰箱里的冷奶喝?!”“你看他啥事没有,喝得挺好。”孩子自打那之后一直冰奶,现在七岁,身体挺棒。故事二, 西裔妈妈冬天抱baby出门,所有遇到的华人无一例外忠告她“你得给baby穿袜子,会冻坏的。” 西裔妈妈有些恼怒“我比任何人都爱我的孩子,我从小就这么长大的,我很健康,我不用别人告诉我我该怎么带孩子。”

所以有一种提高免疫力的养生法是每次洗过澡后冲冷水30秒。我是亲身体验者,因为吃得非常偏素,也是畏寒,几年下来和自己比很有提高,就是到不了鬼子那种冬天仍然T裇短裤的热法,呵呵。

心理愿因

外界温度是客观的,人体对温度的体会是主观感受,靠感受神经做判断。借用神经专家Dr.Norman Doidge在他的书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的理论”Pain is an illusion of brain, independent from the injury” ,我演绎为“冷是大脑的想象,和温度无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当你克服了心理上的固有模式,让身体自然去感受,不把“那样会太冷”预先加给自己,也许你的感受会不一样。

最后-其实应该是最先,很多怕冷是由于别的病因引起的,首先得排除和解决,比如最常见的贫血,缺铁,比如甲状腺功能偏低等等。排除了别的病因后,单纯畏寒可以试试我上面的治疗方案。